鞏固質監的基石
“區縣質監局就是質監部門的最前沿,也是質監事業的基石!”四川省質監局黨組書記、局長劉云夏經常這樣強調基層一線的重要性。
“十一五”時期,特別是國家質檢總局提出2010年為“基層基礎建設年”后,四川省質監系統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重基礎、強基層”的政策措施,他們解放思想、創新方法,精密部署、全面推進,大刀闊斧地掀起了一場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的熱潮,全省系統基層區縣局基礎條件得到有效改善、行政行為得到統一規范,履職盡責能力大幅提升、質監形象大為改觀,多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得到了各級領導、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和系統干部職工的衷心擁護。
將重心移向基層
“基層最關鍵,基層最重要,基層最辛苦!”這是目前大家的共識。但就在幾年前,由于歷史原因,地處西部的四川省質監系統基層基礎建設十分薄弱,全省系統人均技術裝備僅為1.64萬元,位居全國系統第25位;大多數市縣局房屋狹窄破舊、設施落后,許多市縣基層局還上無片瓦,只能“寄人籬下”;人才裝備更是緊缺,有輛舊車就不錯了,一兩臺電腦也是全局的寶貝。
2007年7月,四川省局新一屆領導班子成立,黨組書記、局長劉云夏用兩個多月的時間,將全省多數市縣局跑了一遍,深感基層局的重要、一線同志們的艱辛。其他省局領導也紛紛深入基層摸情況、聽反映、想辦法,經過充分調查研究,省局領導班子決定適應新時期要求,將工作重心移向基層,全力加強市縣局基礎建設。
為此,2007年下半年,四川局就在樂山局召開了全省系統基本建設和財務會議,出臺了《四川省質監系統辦公檢測用房建設標準暫行規定》,提出了系統基本建設的方向和目標任務,省局把加強基層基礎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帶頭形成了“心往基層想、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的良好風尚。
思路決定出路。基層基礎建設的主體是市縣局,面對基層基礎建設工作中的一大堆難題,個別市縣局領導開始卻認識不高、信心不足。對此,四川省局采取一系列學習討論、教育培訓等措施,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僅2009年就舉辦了5次為期一周的縣級質監局長基層基礎建設專題培訓班,劉云夏局長和省局領導親自講課,有效克服了發展理念滯后、主觀能動性不強,辦法少、怕負債,怕麻煩、怕走人等思想認識問題,基層局基礎建設的干勁被充分調動起來,都激情滿懷、各顯神通地投入到基層基礎建設當中。
在此過程中,省局黨組把改善基層工作條件、提升基層保障能力作為一項重要職責,抓住各種機遇,創造一切條件,協調各方關系,全力以赴抓推進。在局市合作備忘錄中,把縣級局基本建設和檢測能力建設列為重要內容;省局領導每次到基層調研,都要了解當地局的困難與需求,向當地黨政領導爭取支持;每年全省“兩會”期間,劉云夏局長總是見縫插針,找書記、市長溝通交流,協調支持;遭受地震災害后,他們更是用工作、用真情,爭取到了總局協調全國質檢系統1億元重建經費支持。據統計,近3年來,全省系統共爭取總局和省政府基本建設經費2.65億元,爭取市、縣政府基本建設經費1.17億元,極大地緩解了全省系統基層基礎建設資金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全力支持基層建設,四川省局除了將爭取到的資金一分不留全部下撥到基層局外,自己更是節衣縮食,勒緊腰帶過日子,盡可能地節約出自有辦公經費支持基層。劉云夏局長常說的一句話是:“既要開源,也要節流,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花!”為此,省局大力開展節能減排,創建節約型機關,近幾年來沒有新增大的項目,省局電梯只開5樓以上、空調減檔運行,大家已經養成了一張打印紙兩面都要用的習慣。
在廢墟中奮起
正當基層基礎建設逐漸步入正軌之際,“5.12”汶川特大地震突如其來,重災區的市縣局瞬間便成為一片瓦礫,全省有104個縣級局不同程度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2.55億元之巨。面對山崩地裂的災難,四川人是堅強的,四川質監人是好樣的,他們強忍與親人生離死別的痛苦,擦干失去家園的眼淚,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抗震救災的偉大戰斗中,在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后,又開始了夜以繼日的災后重建。
國家質檢總局的領導、全國各地質檢系統的親人,在關鍵時刻向四川災區人民和質監系統伸出了溫暖有力的援助之手,慷慨解囊一億元資金幫助四川質監恢復重建,實現了“時間一天不拖、資金一分不少”的豪邁誓言,體現了“全國質檢一家親,危難時刻見真情”的血肉情懷。國家質檢總局支樹平局長為此多次蒞臨四川視察指導,還利用到川考察干部的機會,落實了阿壩等州縣局的建設用地和資金。廣東、山東、江蘇、浙江、河南、廣西、重慶、北京、上海、吉林、福建、江西、安徽等對口援建省市局除了在資金、設備等方面全力支援外,還派出兩批優秀干部,深入四川18個重災縣(市)掛職援建,為四川基層基礎建設送來了寶貴經驗與精神鼓舞。
還在抗震救災的緊張關頭,以劉云夏局長為首的四川省局黨組就高瞻遠矚,將基層基礎建設納入了災后重建的宏偉藍圖之中。為此,省局編制了《四川省質監系統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爭取了將33個重建項目和24個修復項目、7711臺套設備分別納入國家和總局恢復重建規劃,開發了系統災后恢復重建項目管理軟件,及時出臺了《災后恢復重建項目管理辦法》,真正實現了依法重建、科學重建、陽光重建和廉潔重建。
為做好每一個基層局和技術機構的恢復重建,劉云夏局長和省局領導們經常深入災區,從土地規劃、外觀結構、設施配備、工程進度等多方面實地考察,與當地黨政領導和相關部門及基層局負責人反復商量研究,一句話,就是要盡量做到“多快好省”,盡快恢復提高基層局的生存與工作能力,以最快速度完善其“自我造血”功能。
在災后重建中,四川省局還堅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重點加強了災區基層局建材產品檢測能力的恢復重建,先后為6個重災市州的質檢技術機構采購配置了1073臺套價值1550萬多元設備,在綿陽北川、德陽綿竹和什邡、廣元青川、雅安漢源、阿壩汶川等極重災區新建了6個精品建材實驗室。這6個精品建材實驗室都能對建筑用磚、鋼材、水泥以及混凝土進行全指標的檢驗檢測,在確保建材質量安全、服務災后恢復重建、促進災區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也使災區質監技術裝備和實驗室建設實現重點突破。
2009年1月7日,地處地震極重災區的廣元市青川縣城鑼鼓喧天、喜氣洋洋——青川縣質監局辦公及檢測綜合大樓落成典禮隆重舉行。據悉,這是四川省質監系統第一個完成辦公用房災后重建的災區縣級局,也是全省災區第一個完成的公共服務設施。此后,綿陽、德陽、雅安、安縣、梓潼、三臺、廣漢、石棉、黑水、省質監校等一大批在地震中遭受重創的質監局及檢測技術機構陸續完成重建,一幢幢質檢大樓從地震廢墟中破土而出,并竣工投入使用,不僅災區基層市縣局基礎建設面貌一新,也為全省災后重建增添了強勁的質量動力。
截至目前,在全省質監系統67個規劃項目中,有39個項目已完工,有24個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之中,大量檢測設備陸續武裝基層。對此,四川省副省長黃小祥代表省政府對質監系統給予了表揚,稱贊他們“爭分奪秒,加倍努力,抓早、抓主動、抓創新,災后恢復重建進度走在了省級直管部門的前列。”
在學習中成長
四川省局在實踐中充分認識到,要搞好基層基礎建設,核心在人才,關鍵在干部。而從前,市縣局的干部職工隊伍整體素質不高、技能不強、作風不夠硬,至2007年底,全省系統本科以上學歷的不到2200人,碩士以上研究生僅有100余人,專家型、復合型人才更是嚴重匱乏,不僅滿足不了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極大地制約了基層局的自身發展。
為加強基層局干部人才的鍛煉培養與學習培訓,四川省局將2008、2009年確定為“培訓年”, 按劉云夏局長的話說,“就是要下決心、花血本,搞好基層市縣局的學習培訓,通過在全系統開展大培訓、大練兵活動,努力建設一支層次高、素質好、知識結構合理的質監人才隊伍,盡快改變基層局人才隊伍面貌。”
為此,每個市縣局都制定了學習制度、規定學習時間,采取脫產培訓、邊干邊學、集體培訓與自學相結合、請專家學者上門講授等方式,不僅學習質量基礎理論與全國各地先進經驗,也結合各自工作學習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先后組織了行政執法、節能降耗、食品監管、農業標準化、品牌建設等業務知識培訓數十次,多次舉辦“基層局長培訓班”、技術機構負責人培訓班,省局對基層局局長、副局長,技術機構中層以上骨干進行了普遍輪訓,市縣局對一般職工也進行了相關培訓。即使在抗震救災期間,他們仍然沒有放松學習培訓,從基層選派近3000名技術人員,在配合全國質檢技術服務隊工作的同時,也拜師學藝、虛心請教,學到了許多優良的作風與精湛的技術,為奪取抗震救災勝利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
目前,全系統萬名干部職工學習之風日盛、變化提高日強,學習培訓效果也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本科以上人數達到3860名,碩士研究生達到138名,7名博士也欣然加盟質監隊伍,經過嚴格培訓后的各級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們在各項工作中,的確起到了生力軍和頂梁柱作用,為今后質監事業發展提供了十足后勁。
為了學習全國各地的先進經驗,四川省局博采眾長,抓住災后重建以及18省市對口援建四川的獨特機遇,主要從基層選派了194名干部和463名技術骨干到北京、上海、山東、廣東、浙江、江蘇、江西、吉林、福建、廣西、河南、重慶等對口援建省市質監系統掛職鍛煉和跟班學習。通過這些有效的培訓學習方式,大家紛紛表示:拓展了視野、啟發了思維、找到了差距,增強了緊迫感,堅定了加快發展的信心!目前,先進發達地區的新思維、新觀念、新方法已經在四川各地生根開花,并結出了許多豐碩的果實。
一個基層局能否建設好,“領頭羊”的作用非同小可。為配備好基層局一把手,四川省局大力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采取公推公選、民主評議、能力考察、注重實績等方式,將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輕干部選拔出來充實基層,初步實現了基層局領導班子的年輕化、知識化,他們有抱負、有能力、有作為,成為能抓基層,善抓基層,抓好基層的明白人和實干家,不少已經成為基層基礎建設中的排頭兵。
在這一過程中,四川省局還開展了“基層優秀縣局長”評選活動,以科學公正、公平公開的方式方法,將長期工作奉獻在基層一線的優秀縣區局領導干部推上前臺、亮出風采、展現業績,不僅弘揚了正氣、倡導了風尚,成為全省質監系統的一大盛事,也對基層干部產生了極大的鼓舞,有力促進了基礎基層建設。
開拓創新鑄精品
在2010年全國質檢系統局長工作會議上,國家質檢總局發出了“基層基礎建設年”的號令,四川省局雷厲風行,嚴格按照總局關于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的各項決策部署,結合四川實際,提出了“打造精品縣局,提升履職能力”的工作要求。
在“基層基礎建設年”工作中,四川省局不僅做好規定動作,更是創新思路與方法,自加壓力開展了許多“自選動作”,如他們組織編寫的《四川省縣級質監局工作基本規范》就是其中一大亮點。
這些年來,盡管質監部門是管標準的,但基層如何建、對基層的工作如何考核等?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為此,四川省局在借鑒全國各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四川實際,組織專門力量,對基層縣級局建設進行了深入的調研,組織了專門的寫作班子,以質量為中心,以安全為底線,以提升基層履職監管能力,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基本目標,編寫下發了《四川省縣級質監局工作基本規范》。
該《規范》從綜合監管、行政執法、自身建設,服務發展、監管模式、績效管理等方面,對基層縣級質監局各項工作進行了統一和規范,有力地指導和推動了基層基礎走向規范化。基層局的同志們紛紛反映:“這真是指導我們基層局建設的及時雨,有了這本《規范》,我們基層局怎么建、建成什么樣,都有了詳細的標準要求,按著這條道路走下去自然就會大有收獲。”
該《規范》也得到了國家質檢總局領導的充分肯定,高度評價四川局“在規范基層基礎建設方面思路好、有創新,為全國質檢系統帶了個好頭,像四川這樣抓基層才抓得好。”全國不少省市局的學習取經隊伍也紛至沓來。
“精品縣局”建設試點工作也是四川省局基層基礎建設中的重頭戲之一。從2009年開始,他們先行確定了眉山市彭山質監局、瀘州市古藺質監局、成都市崇州質監局為精品縣局試點單位,要求各試點單位圍繞“基礎條件、基本能力、隊伍建設、質監文化、對外形象”等方面的工作進行試點探索,總結摸索出了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的初步經驗。
在試點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后,四川局在每個市州共建設了21個“精品縣局”,劉云夏局長和省局領導親自分片聯系指導,并組織20個市州局“一把手”、40多個縣級質監局局長,召開了系統基本建設暨精品縣局試點建設流動現場會,營造了領導重視、地方支持、機關指導、基層主動的良好氛圍。
“十一五”時期,四川省質監系統基層基礎建設之所以取得較大成績,其重要一條就是擺正自己位置,用真情實績贏得了地方黨政的大力支持。因為作為垂直管理部門,容易出現基層地方領導不好管、不愿管的情況。對此,省局黨組經常告誡基層局的同志們,一定要確保質量安全底線,“先幫地方求發展,再找政府求支持”。劉云夏局長和省局領導們每到一地,都對市縣的書記或縣長講,質監部門就是派來為當地發展服務的,請他們盡管給任務、壓擔子、多支持。
市縣局的同志們牢記省局教導指示、全力服務地方經濟,因地制宜、各展所長,在經濟發展、質量監管、質量提升、名牌培育、扶優治劣等多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用真情、用業績贏得了當地領導及社會各界的尊敬與好評。許多地方領導向省局反映,在圍繞地方中心工作中,質監局比他們自己部門還要賣力、更有成效。近一年多來,各市縣的書記或市縣長對當地質監局的肯定性批示就達200多次,在政策、土地、資金等方面對基層局的關心支持也自然傾力相助、日益增強。
來自基層的捷報
最近,射洪縣質監局的楊春燕局長臉上一直笑容滿面,局里同志們也個個興高采烈——因為他們搬新房了。在省市局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上他們自己的努力,該局從原來擁擠的老辦公區搬進了盼望已久的3800多平方米的新辦公大樓。楊春燕高興地說:“辦公環境好了,大家的心情自然舒暢,工作更加起勁,更重要的是技術機構的場地得到了很好解決,為今后檢測業務的開拓與質量監管打下了良好基礎!”她悄悄告訴記者,他們已經萌發了爭創全國一流縣局的“野心”。
“十一五”時期,四川省廣大市州局和縣區局在基層基礎建設中,也緊貼發展,搶抓機遇,以“等不起”的責任感和“慢不起”的緊迫感,節衣縮食、千方百計,艱苦努力抓好基本建設,先進典型不斷涌現——有的善抓題材,整合資源,服務發展,如國家酒檢中心瀘州實驗基地,就是瀘州局緊緊抓住瀘州白酒集中發展題材,整合了瀘州市政府、瀘州老窖集團的財源和省質檢院的品牌及技術資源,既為瀘州市和全省質監系統打造了一張名片,又有力支撐了瀘州白酒集中區的發展;有的擅長謀劃,開動腦筋,抓機遇謀發展,如樂山局加快運作第二輪基建,眉山局征地1.3公頃建設省泡菜檢測中心、征地5.3公頃籌建省局眉山檢測基地,瀘州局征地1.6公頃建設新的檢測辦公用房,綿陽局正在醞釀建設國家電器質檢中心,廣安局正爭取建設省農產品檢測中心,德陽資陽等局也積極開動腦筋,抓機遇求發展;有的因地制宜,做好工作,解決辦公用房,如南充高坪局、自貢高新分局克服無資金、無建設用地等困難,敢闖敢試,緊緊依靠當地政府,在政府辦公大樓爭取到質監檢測辦公用房;有的想方設法,爭取支持,為我所用,如攀枝花局緊緊抓住釩鈦產業發展,爭取市政府投資6000萬元,籌建國家釩鈦檢測中心,自貢局打好國家鹽化工中心牌,爭取市政府劃撥土地1.4公頃,補助資金2000多萬元,南溪縣局籌建全省豆制品檢測中心,縣政府無償劃撥土地0.37公頃,補助資金120萬元,由政府建成后移交質監部門使用;有的嚴格管理,又好又快,抓好基建,如古藺縣局在省煤硫檢測中心建設中,堅持全程管理、全域管理,工期縮短1/3,實現了又好又快,德陽局克服困難,排除干擾,兩年內籌資2000多萬元,把一個“半拉子”工程建成了檢測綜合大樓;有的廉潔建設,陽光建設,科學建設,如彭山等局在建設中嚴格執行招投標制度,嚴格遵守廉潔建設的紀律要求,不講人情,不搞勾兌,保證了質量,節約了成本,并在精品縣級局建設中大膽嘗試,積累了經驗……
近段時間來,四川省像射洪縣質監局這樣的情況層出不窮,各地市縣局真可謂喜事連連,一座座質監新樓拔地而起,一支支基層隊伍茁壯成長,一份份工作捷報飛向省局,自豪感與榮譽感在大家心頭生成與激蕩。目前,全省系統檢測辦公用房及附屬用房達27萬㎡,人均40㎡,車輛1100多輛,電腦人均一臺,資產共2.5億元,加上在建和擬建的34個項目(建筑面積19萬㎡、擬投資5.2億元),系統檢測辦公用房總面積將達到46萬㎡,總資產將達到7.7億元,分別是垂管時的4.2倍和5.5倍。在短期內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終于讓過去瞧不起質監部門的人們投來了羨慕的目光,投身質監隊伍的優秀人才越來越多,基層區縣局的同志們也開始挺直了腰桿,意氣風發地前進在質量的征途上。
劉云夏局長常說:“行百里者半九十。”面對“十一五”期間取得的喜人成績,四川省質監系統不驕傲、沒自滿,他們更加堅定信心,奮發有為,正積極爭取多方支持,將全省系統基本建設納入省“十二五”規劃,努力從政策上突破系統基層基礎建設的資金瓶頸,全力推動系統基層基礎建設再上臺階、更上水平,開創全省系統基層基礎建設更加華美的新篇章!
“區縣質監局就是質監部門的最前沿,也是質監事業的基石!”四川省質監局黨組書記、局長劉云夏經常這樣強調基層一線的重要性。
“十一五”時期,特別是國家質檢總局提出2010年為“基層基礎建設年”后,四川省質監系統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重基礎、強基層”的政策措施,他們解放思想、創新方法,精密部署、全面推進,大刀闊斧地掀起了一場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的熱潮,全省系統基層區縣局基礎條件得到有效改善、行政行為得到統一規范,履職盡責能力大幅提升、質監形象大為改觀,多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得到了各級領導、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和系統干部職工的衷心擁護。
將重心移向基層
“基層最關鍵,基層最重要,基層最辛苦!”這是目前大家的共識。但就在幾年前,由于歷史原因,地處西部的四川省質監系統基層基礎建設十分薄弱,全省系統人均技術裝備僅為1.64萬元,位居全國系統第25位;大多數市縣局房屋狹窄破舊、設施落后,許多市縣基層局還上無片瓦,只能“寄人籬下”;人才裝備更是緊缺,有輛舊車就不錯了,一兩臺電腦也是全局的寶貝。
2007年7月,四川省局新一屆領導班子成立,黨組書記、局長劉云夏用兩個多月的時間,將全省多數市縣局跑了一遍,深感基層局的重要、一線同志們的艱辛。其他省局領導也紛紛深入基層摸情況、聽反映、想辦法,經過充分調查研究,省局領導班子決定適應新時期要求,將工作重心移向基層,全力加強市縣局基礎建設。
為此,2007年下半年,四川局就在樂山局召開了全省系統基本建設和財務會議,出臺了《四川省質監系統辦公檢測用房建設標準暫行規定》,提出了系統基本建設的方向和目標任務,省局把加強基層基礎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帶頭形成了“心往基層想、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的良好風尚。
思路決定出路。基層基礎建設的主體是市縣局,面對基層基礎建設工作中的一大堆難題,個別市縣局領導開始卻認識不高、信心不足。對此,四川省局采取一系列學習討論、教育培訓等措施,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僅2009年就舉辦了5次為期一周的縣級質監局長基層基礎建設專題培訓班,劉云夏局長和省局領導親自講課,有效克服了發展理念滯后、主觀能動性不強,辦法少、怕負債,怕麻煩、怕走人等思想認識問題,基層局基礎建設的干勁被充分調動起來,都激情滿懷、各顯神通地投入到基層基礎建設當中。
在此過程中,省局黨組把改善基層工作條件、提升基層保障能力作為一項重要職責,抓住各種機遇,創造一切條件,協調各方關系,全力以赴抓推進。在局市合作備忘錄中,把縣級局基本建設和檢測能力建設列為重要內容;省局領導每次到基層調研,都要了解當地局的困難與需求,向當地黨政領導爭取支持;每年全省“兩會”期間,劉云夏局長總是見縫插針,找書記、市長溝通交流,協調支持;遭受地震災害后,他們更是用工作、用真情,爭取到了總局協調全國質檢系統1億元重建經費支持。據統計,近3年來,全省系統共爭取總局和省政府基本建設經費2.65億元,爭取市、縣政府基本建設經費1.17億元,極大地緩解了全省系統基層基礎建設資金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全力支持基層建設,四川省局除了將爭取到的資金一分不留全部下撥到基層局外,自己更是節衣縮食,勒緊腰帶過日子,盡可能地節約出自有辦公經費支持基層。劉云夏局長常說的一句話是:“既要開源,也要節流,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花!”為此,省局大力開展節能減排,創建節約型機關,近幾年來沒有新增大的項目,省局電梯只開5樓以上、空調減檔運行,大家已經養成了一張打印紙兩面都要用的習慣。
在廢墟中奮起
正當基層基礎建設逐漸步入正軌之際,“5.12”汶川特大地震突如其來,重災區的市縣局瞬間便成為一片瓦礫,全省有104個縣級局不同程度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2.55億元之巨。面對山崩地裂的災難,四川人是堅強的,四川質監人是好樣的,他們強忍與親人生離死別的痛苦,擦干失去家園的眼淚,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抗震救災的偉大戰斗中,在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后,又開始了夜以繼日的災后重建。
國家質檢總局的領導、全國各地質檢系統的親人,在關鍵時刻向四川災區人民和質監系統伸出了溫暖有力的援助之手,慷慨解囊一億元資金幫助四川質監恢復重建,實現了“時間一天不拖、資金一分不少”的豪邁誓言,體現了“全國質檢一家親,危難時刻見真情”的血肉情懷。國家質檢總局支樹平局長為此多次蒞臨四川視察指導,還利用到川考察干部的機會,落實了阿壩等州縣局的建設用地和資金。廣東、山東、江蘇、浙江、河南、廣西、重慶、北京、上海、吉林、福建、江西、安徽等對口援建省市局除了在資金、設備等方面全力支援外,還派出兩批優秀干部,深入四川18個重災縣(市)掛職援建,為四川基層基礎建設送來了寶貴經驗與精神鼓舞。
還在抗震救災的緊張關頭,以劉云夏局長為首的四川省局黨組就高瞻遠矚,將基層基礎建設納入了災后重建的宏偉藍圖之中。為此,省局編制了《四川省質監系統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爭取了將33個重建項目和24個修復項目、7711臺套設備分別納入國家和總局恢復重建規劃,開發了系統災后恢復重建項目管理軟件,及時出臺了《災后恢復重建項目管理辦法》,真正實現了依法重建、科學重建、陽光重建和廉潔重建。
為做好每一個基層局和技術機構的恢復重建,劉云夏局長和省局領導們經常深入災區,從土地規劃、外觀結構、設施配備、工程進度等多方面實地考察,與當地黨政領導和相關部門及基層局負責人反復商量研究,一句話,就是要盡量做到“多快好省”,盡快恢復提高基層局的生存與工作能力,以最快速度完善其“自我造血”功能。
在災后重建中,四川省局還堅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重點加強了災區基層局建材產品檢測能力的恢復重建,先后為6個重災市州的質檢技術機構采購配置了1073臺套價值1550萬多元設備,在綿陽北川、德陽綿竹和什邡、廣元青川、雅安漢源、阿壩汶川等極重災區新建了6個精品建材實驗室。這6個精品建材實驗室都能對建筑用磚、鋼材、水泥以及混凝土進行全指標的檢驗檢測,在確保建材質量安全、服務災后恢復重建、促進災區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也使災區質監技術裝備和實驗室建設實現重點突破。
2009年1月7日,地處地震極重災區的廣元市青川縣城鑼鼓喧天、喜氣洋洋——青川縣質監局辦公及檢測綜合大樓落成典禮隆重舉行。據悉,這是四川省質監系統第一個完成辦公用房災后重建的災區縣級局,也是全省災區第一個完成的公共服務設施。此后,綿陽、德陽、雅安、安縣、梓潼、三臺、廣漢、石棉、黑水、省質監校等一大批在地震中遭受重創的質監局及檢測技術機構陸續完成重建,一幢幢質檢大樓從地震廢墟中破土而出,并竣工投入使用,不僅災區基層市縣局基礎建設面貌一新,也為全省災后重建增添了強勁的質量動力。
截至目前,在全省質監系統67個規劃項目中,有39個項目已完工,有24個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之中,大量檢測設備陸續武裝基層。對此,四川省副省長黃小祥代表省政府對質監系統給予了表揚,稱贊他們“爭分奪秒,加倍努力,抓早、抓主動、抓創新,災后恢復重建進度走在了省級直管部門的前列。”
在學習中成長
四川省局在實踐中充分認識到,要搞好基層基礎建設,核心在人才,關鍵在干部。而從前,市縣局的干部職工隊伍整體素質不高、技能不強、作風不夠硬,至2007年底,全省系統本科以上學歷的不到2200人,碩士以上研究生僅有100余人,專家型、復合型人才更是嚴重匱乏,不僅滿足不了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極大地制約了基層局的自身發展。
為加強基層局干部人才的鍛煉培養與學習培訓,四川省局將2008、2009年確定為“培訓年”, 按劉云夏局長的話說,“就是要下決心、花血本,搞好基層市縣局的學習培訓,通過在全系統開展大培訓、大練兵活動,努力建設一支層次高、素質好、知識結構合理的質監人才隊伍,盡快改變基層局人才隊伍面貌。”
為此,每個市縣局都制定了學習制度、規定學習時間,采取脫產培訓、邊干邊學、集體培訓與自學相結合、請專家學者上門講授等方式,不僅學習質量基礎理論與全國各地先進經驗,也結合各自工作學習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先后組織了行政執法、節能降耗、食品監管、農業標準化、品牌建設等業務知識培訓數十次,多次舉辦“基層局長培訓班”、技術機構負責人培訓班,省局對基層局局長、副局長,技術機構中層以上骨干進行了普遍輪訓,市縣局對一般職工也進行了相關培訓。即使在抗震救災期間,他們仍然沒有放松學習培訓,從基層選派近3000名技術人員,在配合全國質檢技術服務隊工作的同時,也拜師學藝、虛心請教,學到了許多優良的作風與精湛的技術,為奪取抗震救災勝利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
目前,全系統萬名干部職工學習之風日盛、變化提高日強,學習培訓效果也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本科以上人數達到3860名,碩士研究生達到138名,7名博士也欣然加盟質監隊伍,經過嚴格培訓后的各級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們在各項工作中,的確起到了生力軍和頂梁柱作用,為今后質監事業發展提供了十足后勁。
為了學習全國各地的先進經驗,四川省局博采眾長,抓住災后重建以及18省市對口援建四川的獨特機遇,主要從基層選派了194名干部和463名技術骨干到北京、上海、山東、廣東、浙江、江蘇、江西、吉林、福建、廣西、河南、重慶等對口援建省市質監系統掛職鍛煉和跟班學習。通過這些有效的培訓學習方式,大家紛紛表示:拓展了視野、啟發了思維、找到了差距,增強了緊迫感,堅定了加快發展的信心!目前,先進發達地區的新思維、新觀念、新方法已經在四川各地生根開花,并結出了許多豐碩的果實。
一個基層局能否建設好,“領頭羊”的作用非同小可。為配備好基層局一把手,四川省局大力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采取公推公選、民主評議、能力考察、注重實績等方式,將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輕干部選拔出來充實基層,初步實現了基層局領導班子的年輕化、知識化,他們有抱負、有能力、有作為,成為能抓基層,善抓基層,抓好基層的明白人和實干家,不少已經成為基層基礎建設中的排頭兵。
在這一過程中,四川省局還開展了“基層優秀縣局長”評選活動,以科學公正、公平公開的方式方法,將長期工作奉獻在基層一線的優秀縣區局領導干部推上前臺、亮出風采、展現業績,不僅弘揚了正氣、倡導了風尚,成為全省質監系統的一大盛事,也對基層干部產生了極大的鼓舞,有力促進了基礎基層建設。
開拓創新鑄精品
在2010年全國質檢系統局長工作會議上,國家質檢總局發出了“基層基礎建設年”的號令,四川省局雷厲風行,嚴格按照總局關于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的各項決策部署,結合四川實際,提出了“打造精品縣局,提升履職能力”的工作要求。
在“基層基礎建設年”工作中,四川省局不僅做好規定動作,更是創新思路與方法,自加壓力開展了許多“自選動作”,如他們組織編寫的《四川省縣級質監局工作基本規范》就是其中一大亮點。
這些年來,盡管質監部門是管標準的,但基層如何建、對基層的工作如何考核等?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為此,四川省局在借鑒全國各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四川實際,組織專門力量,對基層縣級局建設進行了深入的調研,組織了專門的寫作班子,以質量為中心,以安全為底線,以提升基層履職監管能力,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基本目標,編寫下發了《四川省縣級質監局工作基本規范》。
該《規范》從綜合監管、行政執法、自身建設,服務發展、監管模式、績效管理等方面,對基層縣級質監局各項工作進行了統一和規范,有力地指導和推動了基層基礎走向規范化。基層局的同志們紛紛反映:“這真是指導我們基層局建設的及時雨,有了這本《規范》,我們基層局怎么建、建成什么樣,都有了詳細的標準要求,按著這條道路走下去自然就會大有收獲。”
該《規范》也得到了國家質檢總局領導的充分肯定,高度評價四川局“在規范基層基礎建設方面思路好、有創新,為全國質檢系統帶了個好頭,像四川這樣抓基層才抓得好。”全國不少省市局的學習取經隊伍也紛至沓來。
“精品縣局”建設試點工作也是四川省局基層基礎建設中的重頭戲之一。從2009年開始,他們先行確定了眉山市彭山質監局、瀘州市古藺質監局、成都市崇州質監局為精品縣局試點單位,要求各試點單位圍繞“基礎條件、基本能力、隊伍建設、質監文化、對外形象”等方面的工作進行試點探索,總結摸索出了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的初步經驗。
在試點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后,四川局在每個市州共建設了21個“精品縣局”,劉云夏局長和省局領導親自分片聯系指導,并組織20個市州局“一把手”、40多個縣級質監局局長,召開了系統基本建設暨精品縣局試點建設流動現場會,營造了領導重視、地方支持、機關指導、基層主動的良好氛圍。
“十一五”時期,四川省質監系統基層基礎建設之所以取得較大成績,其重要一條就是擺正自己位置,用真情實績贏得了地方黨政的大力支持。因為作為垂直管理部門,容易出現基層地方領導不好管、不愿管的情況。對此,省局黨組經常告誡基層局的同志們,一定要確保質量安全底線,“先幫地方求發展,再找政府求支持”。劉云夏局長和省局領導們每到一地,都對市縣的書記或縣長講,質監部門就是派來為當地發展服務的,請他們盡管給任務、壓擔子、多支持。
市縣局的同志們牢記省局教導指示、全力服務地方經濟,因地制宜、各展所長,在經濟發展、質量監管、質量提升、名牌培育、扶優治劣等多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用真情、用業績贏得了當地領導及社會各界的尊敬與好評。許多地方領導向省局反映,在圍繞地方中心工作中,質監局比他們自己部門還要賣力、更有成效。近一年多來,各市縣的書記或市縣長對當地質監局的肯定性批示就達200多次,在政策、土地、資金等方面對基層局的關心支持也自然傾力相助、日益增強。
來自基層的捷報
最近,射洪縣質監局的楊春燕局長臉上一直笑容滿面,局里同志們也個個興高采烈——因為他們搬新房了。在省市局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上他們自己的努力,該局從原來擁擠的老辦公區搬進了盼望已久的3800多平方米的新辦公大樓。楊春燕高興地說:“辦公環境好了,大家的心情自然舒暢,工作更加起勁,更重要的是技術機構的場地得到了很好解決,為今后檢測業務的開拓與質量監管打下了良好基礎!”她悄悄告訴記者,他們已經萌發了爭創全國一流縣局的“野心”。
“十一五”時期,四川省廣大市州局和縣區局在基層基礎建設中,也緊貼發展,搶抓機遇,以“等不起”的責任感和“慢不起”的緊迫感,節衣縮食、千方百計,艱苦努力抓好基本建設,先進典型不斷涌現——有的善抓題材,整合資源,服務發展,如國家酒檢中心瀘州實驗基地,就是瀘州局緊緊抓住瀘州白酒集中發展題材,整合了瀘州市政府、瀘州老窖集團的財源和省質檢院的品牌及技術資源,既為瀘州市和全省質監系統打造了一張名片,又有力支撐了瀘州白酒集中區的發展;有的擅長謀劃,開動腦筋,抓機遇謀發展,如樂山局加快運作第二輪基建,眉山局征地1.3公頃建設省泡菜檢測中心、征地5.3公頃籌建省局眉山檢測基地,瀘州局征地1.6公頃建設新的檢測辦公用房,綿陽局正在醞釀建設國家電器質檢中心,廣安局正爭取建設省農產品檢測中心,德陽資陽等局也積極開動腦筋,抓機遇求發展;有的因地制宜,做好工作,解決辦公用房,如南充高坪局、自貢高新分局克服無資金、無建設用地等困難,敢闖敢試,緊緊依靠當地政府,在政府辦公大樓爭取到質監檢測辦公用房;有的想方設法,爭取支持,為我所用,如攀枝花局緊緊抓住釩鈦產業發展,爭取市政府投資6000萬元,籌建國家釩鈦檢測中心,自貢局打好國家鹽化工中心牌,爭取市政府劃撥土地1.4公頃,補助資金2000多萬元,南溪縣局籌建全省豆制品檢測中心,縣政府無償劃撥土地0.37公頃,補助資金120萬元,由政府建成后移交質監部門使用;有的嚴格管理,又好又快,抓好基建,如古藺縣局在省煤硫檢測中心建設中,堅持全程管理、全域管理,工期縮短1/3,實現了又好又快,德陽局克服困難,排除干擾,兩年內籌資2000多萬元,把一個“半拉子”工程建成了檢測綜合大樓;有的廉潔建設,陽光建設,科學建設,如彭山等局在建設中嚴格執行招投標制度,嚴格遵守廉潔建設的紀律要求,不講人情,不搞勾兌,保證了質量,節約了成本,并在精品縣級局建設中大膽嘗試,積累了經驗……
近段時間來,四川省像射洪縣質監局這樣的情況層出不窮,各地市縣局真可謂喜事連連,一座座質監新樓拔地而起,一支支基層隊伍茁壯成長,一份份工作捷報飛向省局,自豪感與榮譽感在大家心頭生成與激蕩。目前,全省系統檢測辦公用房及附屬用房達27萬㎡,人均40㎡,車輛1100多輛,電腦人均一臺,資產共2.5億元,加上在建和擬建的34個項目(建筑面積19萬㎡、擬投資5.2億元),系統檢測辦公用房總面積將達到46萬㎡,總資產將達到7.7億元,分別是垂管時的4.2倍和5.5倍。在短期內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終于讓過去瞧不起質監部門的人們投來了羨慕的目光,投身質監隊伍的優秀人才越來越多,基層區縣局的同志們也開始挺直了腰桿,意氣風發地前進在質量的征途上。
劉云夏局長常說:“行百里者半九十。”面對“十一五”期間取得的喜人成績,四川省質監系統不驕傲、沒自滿,他們更加堅定信心,奮發有為,正積極爭取多方支持,將全省系統基本建設納入省“十二五”規劃,努力從政策上突破系統基層基礎建設的資金瓶頸,全力推動系統基層基礎建設再上臺階、更上水平,開創全省系統基層基礎建設更加華美的新篇章!
- 質檢總局:嚴厲打擊添加非食用物質違法行為(2011-02-18)
- 全國質檢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提出要求 統一認識 狠抓落實 努力取得反腐倡廉建設新…(2011-02-17)
- “以人為本”做好黨風廉政工作(2011-02-17)
- 質檢總局春節系列“生活提示”之七——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專家介紹湯圓元宵選購常識(2011-02-16)
- 一手抓業務 一手抓隊伍(201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