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市場監管局信用監管助力經營主體發展
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公布8月中國企業信用指數,企業信用水平保持總體穩定、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其中陜西省信用指數排名全國第4位。據了解,近年來,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加快推進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扎實開展信用提升行動,深化改革創新、完善幫扶措施、提升監管效能、規范市場秩序,充分運用信息歸集、年報公示、風險分類、“雙隨機、一公開”、失信懲戒、信用修復等信用監管工具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牢固樹立服務意識
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圍繞“最簡”登錄、“最少”填寫、“最優”服務目標,扎實推進年報精細化管理,采取全方位、各環節、多形式年報服務措施,提示幫助經營主體按期如實填報年報信息,避免失信懲戒風險,陜西省2023年度企業年報公示率達93.63%。深化年報“多報合一”改革,聯合人社、商務、統計、稅務、海關、數據政務等部門印發《陜西省企業數據填報“一件事”工作方案》,減輕企業多頭重復填報負擔。參加首屆市場監管系統企業年報數據分析競賽,獲得團體三等獎。
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堅持部門間橫向互聯互通、系統內縱向全量歸集的工作目標,規范數據采集、存儲、共享、應用等各環節標準,以數據中臺為樞紐,打通業務系統數據壁壘,不斷充實豐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陜西)數據來源。依托陜西省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向其他部門累計推送經營主體信息1.59億條,獲取41個部門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抽查檢查、黑名單等信息共2582.31萬條,在海量數據信息的基礎上,全方位定性定量研判企業,夯實信用監管數據基礎。
加強信用風險管理
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堅持將“雙隨機、一公開”作為日常監管基本手段和方式,省級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增至479項、聯合抽查事項清單增至76項,形成責任明晰、部門協作、上下聯動、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迭代升級“雙隨機、一公開”工作平臺,3662個部門開通平臺賬號,建立檢查對象名錄庫2.26萬個,錄入執法檢查人員6.72萬名、行業專家5992名,基本覆蓋市場監管主要領域。緊扣群眾反映熱點、營商環境痛點和行業領域風險點,在不同行業領域開展單部門隨機抽查7862次、跨部門聯合抽查1730次,共隨機抽取檢查對象14.21萬戶,規范了檢查行為、減少了檢查次數、減輕了企業負擔。
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建設完善經營主體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系統,優化企業、個體戶、農專社信用風險分類指標體系,對該省584.6萬戶經營主體自動分類、查詢觀測、按月更新、動態管理。大力推行“信用+雙隨機”,實施差異化監管,對信用風險低的經營主體,降低抽查比例頻次,以監管服務為主;對信用風險高的經營主體,提高抽查比例頻次,依法依規實行嚴管和懲戒。全省運用信用風險分類結果開展雙隨機抽查,問題發現率由25.95%提升至56.45%,其中C類和D類企業問題發現率分別達到69.55%、81.39%,大幅提升了監管效能。聚焦重點領域,打造“信用+食品、網絡交易、檢驗檢測”等“通用+專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模式,提升了行業監管科學化、信用化、智慧化水平。
拓展數據應用場景
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堅持“以規治數”“以數促信”“以信賦能”工作原則,立足以全面、準確、完整、及時的數據系統推進“三個監管”,持續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建成數據質量監測應用系統,常態化、自動化、智能化監測數據質量,累計自檢92.86億次、摸排問題數據4996.35萬條。采取公示系統批量修正、業務條線認領核對、屬地機關核實整改的方式,分批分類分層能改盡改問題數據,共修復整改問題數據4993.85萬條,數據準確率達99.95%。
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圍繞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申貸獲貸難等實際問題,以“信陜貸”項目建設為切口,搭建信息換信用、信用變融資、融資促發展的價值鏈條,結合“內部信用監管+外部信用評級”幫助信用較好的“小個專”經營主體獲得貸款增信,拓展了銀行獲客渠道,提升了經營主體獲得貸款的幾率和額度,打造了市場監管部門服務普惠金融、數字金融、民營經濟新模式。
陜西省市場監管局結合各類監管執法活動,將全省共16.34萬戶企業列入經營異常名錄、1.25萬戶企業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充分發揮失信懲戒震懾作用。在嚴管的同時,注重建立完善信用修復協同聯動工作機制,暢通線上線下修復雙通道,壓縮辦理時限、減少受理材料、提高修復效率,切實解決多頭修復、重復修復的問題,共將12.24萬戶企業移出經營異常名錄、1275戶企業移出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充分發揮信用監管護航作用。
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公布8月中國企業信用指數,企業信用水平保持總體穩定、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其中陜西省信用指數排名全國第4位。據了解,近年來,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加快推進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扎實開展信用提升行動,深化改革創新、完善幫扶措施、提升監管效能、規范市場秩序,充分運用信息歸集、年報公示、風險分類、“雙隨機、一公開”、失信懲戒、信用修復等信用監管工具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牢固樹立服務意識
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圍繞“最簡”登錄、“最少”填寫、“最優”服務目標,扎實推進年報精細化管理,采取全方位、各環節、多形式年報服務措施,提示幫助經營主體按期如實填報年報信息,避免失信懲戒風險,陜西省2023年度企業年報公示率達93.63%。深化年報“多報合一”改革,聯合人社、商務、統計、稅務、海關、數據政務等部門印發《陜西省企業數據填報“一件事”工作方案》,減輕企業多頭重復填報負擔。參加首屆市場監管系統企業年報數據分析競賽,獲得團體三等獎。
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堅持部門間橫向互聯互通、系統內縱向全量歸集的工作目標,規范數據采集、存儲、共享、應用等各環節標準,以數據中臺為樞紐,打通業務系統數據壁壘,不斷充實豐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陜西)數據來源。依托陜西省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向其他部門累計推送經營主體信息1.59億條,獲取41個部門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抽查檢查、黑名單等信息共2582.31萬條,在海量數據信息的基礎上,全方位定性定量研判企業,夯實信用監管數據基礎。
加強信用風險管理
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堅持將“雙隨機、一公開”作為日常監管基本手段和方式,省級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增至479項、聯合抽查事項清單增至76項,形成責任明晰、部門協作、上下聯動、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迭代升級“雙隨機、一公開”工作平臺,3662個部門開通平臺賬號,建立檢查對象名錄庫2.26萬個,錄入執法檢查人員6.72萬名、行業專家5992名,基本覆蓋市場監管主要領域。緊扣群眾反映熱點、營商環境痛點和行業領域風險點,在不同行業領域開展單部門隨機抽查7862次、跨部門聯合抽查1730次,共隨機抽取檢查對象14.21萬戶,規范了檢查行為、減少了檢查次數、減輕了企業負擔。
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建設完善經營主體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系統,優化企業、個體戶、農專社信用風險分類指標體系,對該省584.6萬戶經營主體自動分類、查詢觀測、按月更新、動態管理。大力推行“信用+雙隨機”,實施差異化監管,對信用風險低的經營主體,降低抽查比例頻次,以監管服務為主;對信用風險高的經營主體,提高抽查比例頻次,依法依規實行嚴管和懲戒。全省運用信用風險分類結果開展雙隨機抽查,問題發現率由25.95%提升至56.45%,其中C類和D類企業問題發現率分別達到69.55%、81.39%,大幅提升了監管效能。聚焦重點領域,打造“信用+食品、網絡交易、檢驗檢測”等“通用+專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模式,提升了行業監管科學化、信用化、智慧化水平。
拓展數據應用場景
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堅持“以規治數”“以數促信”“以信賦能”工作原則,立足以全面、準確、完整、及時的數據系統推進“三個監管”,持續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建成數據質量監測應用系統,常態化、自動化、智能化監測數據質量,累計自檢92.86億次、摸排問題數據4996.35萬條。采取公示系統批量修正、業務條線認領核對、屬地機關核實整改的方式,分批分類分層能改盡改問題數據,共修復整改問題數據4993.85萬條,數據準確率達99.95%。
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圍繞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申貸獲貸難等實際問題,以“信陜貸”項目建設為切口,搭建信息換信用、信用變融資、融資促發展的價值鏈條,結合“內部信用監管+外部信用評級”幫助信用較好的“小個專”經營主體獲得貸款增信,拓展了銀行獲客渠道,提升了經營主體獲得貸款的幾率和額度,打造了市場監管部門服務普惠金融、數字金融、民營經濟新模式。
陜西省市場監管局結合各類監管執法活動,將全省共16.34萬戶企業列入經營異常名錄、1.25萬戶企業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充分發揮失信懲戒震懾作用。在嚴管的同時,注重建立完善信用修復協同聯動工作機制,暢通線上線下修復雙通道,壓縮辦理時限、減少受理材料、提高修復效率,切實解決多頭修復、重復修復的問題,共將12.24萬戶企業移出經營異常名錄、1275戶企業移出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充分發揮信用監管護航作用。
- 新疆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服務高質量發展(2025-07-05)
- 山東助企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壁壘(2025-07-05)
- 江蘇:讓特設安全“看得見、摸得著、記得住”(2025-07-05)
- 湖北啟動夏季餐飲食品安全護航行動(2025-07-05)
- 北京發布2024年營商環境建設白皮書(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