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質檢總局2007年第35號公告
關于批準對鄖陽烏雞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公告
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我局組織了對鄖陽烏雞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現批準自即日起對鄖陽烏雞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一、保護范圍
鄖陽烏雞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以湖北省鄖縣人民政府《關于界定鄖陽烏雞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建議的函》(鄖政函[2006]15號)提出的范圍為準,為湖北省鄖縣白桑關鎮、安陽鎮、楊溪鎮、南化瑭鎮、譚山鎮、梅鋪鎮、劉洞鎮、白浪鎮、大柳鄉、原種場、青曲鎮、城關鎮等12個鄉鎮(場)現轄行政區域。
二、質量技術要求
(一)選種與配種。
1. 選種:
種蛋和雞苗來源于保護部門認可的“鄖陽烏雞”良種場,按照鄖陽烏雞的10大外貌特征,嚴格挑選發育良好、體質強壯、頭部寬闊、胸深腳高、立勢雄壯、龍骨平直、性欲旺盛、好斗、配種力強、產蛋性能好的鄖陽烏雞作種雞,逐代繁衍。
選擇種雞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2月齡時,將發育良好、特征齊全、體重超過平均水平的雞挑出繼續培育。第二次在5月齡時進行,再次挑選,擇優汰劣。二選時,要注意公雞體重在1.5千克左右,母雞體重在1.25千克左右為宜,適當加大公雞比例,以利選種和受精。為防止母雞過肥,節省飼料,提高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對母雞采取分段飼養方法。
2. 配種:
采用同質選配,以提純復壯。并且選用第一年度產蛋的母雞作種雞。按適當的公母比例放入公雞自然交配。
(二)飼養管理。
飼養分為3個階段,即育雛期、育成期和種雞。
1.育雛期:
育雛期要注意保溫、控溫。
(1)1周齡溫度要求33至35攝氏度,以后每周可降低2至3度。
(2)室內相對濕度應控制在55%至65%,地面保持干燥清潔。
(3)育雛平面飼養密度1至4周齡少于25只/平方米,5至6周齡少于12只/平方米,全日供給全價小雞料并供足清潔飲水。
2.育成期和種雞:
從6周齡到26周齡為育成期,26周齡后進入種雞期。
(1)飼養方式:放養和圈養結合。在育雛室內育雛30天左右轉入大棚飼養。一般夏季30日齡、春季45日齡、寒冬50至65日齡開始放牧;每群規模約為500只左右,放養密度為40至60只/畝(666.66m2)。養雞場可采取籠養和舍內地面平養,地面平養密度為:6至12周齡少于10只/平方米;13至20周齡少于6/平方米;成年種雞少于4只/平方米。
(2)飲水:以大龍山的天然泉水或保護區域內地下水,保持飲水充沛。
(3)飼料:天然飼料或配合飼料。天然飼料:谷物、蟲子、青菜、野草等;配合飼料:各營養成分應符合GB/T 5916的規定。
(4)飼養方法:放養以自由采食天然飼料為主,給以少許原糧為輔(玉米、小麥、稻谷等),圈養以天然飼料和配合飼料相結合。
(5)雞舍:圈養要按不同日齡建設分階段的雞舍,通風良好,光照充足。
(三)質量特色。
1. 外貌特征:
毛色潔白,呈片羽,有光澤,皮膚為烏黑色;體軀小而緊湊,體型清秀;頭大小適中;喙短寬微彎,強而有力,呈烏色,略透明;眼球微凸,多彩黑褐色;翅羽發達,尾羽上翹,善飛翔。具有單冠,綠耳,白毛,片羽,翹尾,光脛,四趾,烏皮,烏肉,烏骨等10大特征。
2. 體重:
150日齡公雞體重不低于1100克,母雞不低于975克時肉質最為鮮嫩,為適時上市期。
三、專用標志使用
鄖陽烏雞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湖北省鄖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準。
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各地質檢部門開始對鄖陽烏雞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措施。
特此公告。
二〇〇七年二月十四日
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我局組織了對鄖陽烏雞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現批準自即日起對鄖陽烏雞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一、保護范圍
鄖陽烏雞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以湖北省鄖縣人民政府《關于界定鄖陽烏雞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建議的函》(鄖政函[2006]15號)提出的范圍為準,為湖北省鄖縣白桑關鎮、安陽鎮、楊溪鎮、南化瑭鎮、譚山鎮、梅鋪鎮、劉洞鎮、白浪鎮、大柳鄉、原種場、青曲鎮、城關鎮等12個鄉鎮(場)現轄行政區域。
二、質量技術要求
(一)選種與配種。
1. 選種:
種蛋和雞苗來源于保護部門認可的“鄖陽烏雞”良種場,按照鄖陽烏雞的10大外貌特征,嚴格挑選發育良好、體質強壯、頭部寬闊、胸深腳高、立勢雄壯、龍骨平直、性欲旺盛、好斗、配種力強、產蛋性能好的鄖陽烏雞作種雞,逐代繁衍。
選擇種雞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2月齡時,將發育良好、特征齊全、體重超過平均水平的雞挑出繼續培育。第二次在5月齡時進行,再次挑選,擇優汰劣。二選時,要注意公雞體重在1.5千克左右,母雞體重在1.25千克左右為宜,適當加大公雞比例,以利選種和受精。為防止母雞過肥,節省飼料,提高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對母雞采取分段飼養方法。
2. 配種:
采用同質選配,以提純復壯。并且選用第一年度產蛋的母雞作種雞。按適當的公母比例放入公雞自然交配。
(二)飼養管理。
飼養分為3個階段,即育雛期、育成期和種雞。
1.育雛期:
育雛期要注意保溫、控溫。
(1)1周齡溫度要求33至35攝氏度,以后每周可降低2至3度。
(2)室內相對濕度應控制在55%至65%,地面保持干燥清潔。
(3)育雛平面飼養密度1至4周齡少于25只/平方米,5至6周齡少于12只/平方米,全日供給全價小雞料并供足清潔飲水。
2.育成期和種雞:
從6周齡到26周齡為育成期,26周齡后進入種雞期。
(1)飼養方式:放養和圈養結合。在育雛室內育雛30天左右轉入大棚飼養。一般夏季30日齡、春季45日齡、寒冬50至65日齡開始放牧;每群規模約為500只左右,放養密度為40至60只/畝(666.66m2)。養雞場可采取籠養和舍內地面平養,地面平養密度為:6至12周齡少于10只/平方米;13至20周齡少于6/平方米;成年種雞少于4只/平方米。
(2)飲水:以大龍山的天然泉水或保護區域內地下水,保持飲水充沛。
(3)飼料:天然飼料或配合飼料。天然飼料:谷物、蟲子、青菜、野草等;配合飼料:各營養成分應符合GB/T 5916的規定。
(4)飼養方法:放養以自由采食天然飼料為主,給以少許原糧為輔(玉米、小麥、稻谷等),圈養以天然飼料和配合飼料相結合。
(5)雞舍:圈養要按不同日齡建設分階段的雞舍,通風良好,光照充足。
(三)質量特色。
1. 外貌特征:
毛色潔白,呈片羽,有光澤,皮膚為烏黑色;體軀小而緊湊,體型清秀;頭大小適中;喙短寬微彎,強而有力,呈烏色,略透明;眼球微凸,多彩黑褐色;翅羽發達,尾羽上翹,善飛翔。具有單冠,綠耳,白毛,片羽,翹尾,光脛,四趾,烏皮,烏肉,烏骨等10大特征。
2. 體重:
150日齡公雞體重不低于1100克,母雞不低于975克時肉質最為鮮嫩,為適時上市期。
三、專用標志使用
鄖陽烏雞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湖北省鄖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準。
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各地質檢部門開始對鄖陽烏雞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措施。
特此公告。
二〇〇七年二月十四日
-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調整完善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和實施要求的公告(2019-10-18)
- 第五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人選名單公示公告(2019-08-01)
-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發布《食品中匹可硫酸鈉的測定》食品補充檢驗方法的公告(2019-07-08)
-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電子營業執照亮照系統上線運行的公告(2019-07-08)
- 2019年第7號國家標準公告(2019-07-08)